“是!
阮仁道,湖北布政司承天府潜江县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曾任隆庆元年南闱同考官”
南闱舞弊案,包括两位主考官,四位同考官,负责庶务的提调一位,监考官三人,以及负责受卷、弥封、对读、巡绰监门、搜检怀挟的官员二十七人,还有涉及的名士大儒七十五人,官吏二百五十一人,其他相关人员四五百人,全部被缉拿归案。
今天会审的是两位主考官、四位同考官和三位监考官,其余的案犯另案会审。
同考官阮仁道是主犯之一。
七位人犯点名完毕,公诉方以及其它各方没有异议。
项天赐一拍惊堂木。
“公诉人当庭提呈公诉文书。”
公诉人检法主事李梁安起身,开始念道。
在他的嘴里,一个让大部分围观读书人和百姓们都为之惊愕的内幕,被徐徐揭开。
江南多名士,这点大家都知道,但他们不大清楚,这些名士大儒是怎么出现的。
其实归根结底,这些名士大儒,都跟科试有关联。
你诗词写得再好,文章做得再妙,没有在科试上证明过自己,文采再好也是昙花一现,或是不服众。
比如徐渭文采举世闻名,可是因为科试不利,就是不被主流士林承认。
只有诗词文章做得好,科试又能连连报捷,才能算得是真正的名士大儒。
这些名士大儒多半是中进士后,在翰林院刷一波名声,又抓住朝堂上发生的某件大事,或者盯着某位权贵大臣,站在道德高地,狠狠弹劾一本,刷一波名声,然后顺势“被贬”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