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他王羲颐如何如今已与我们无关,继续阅卷吧柳老!”显然,那些学问之外的事他孙东阳并不感兴趣,否则以孙东阳的学问和资质又如何还是一个普通读书人呢?
他一直认为读书就是读书,和那什么修道修行切不可混为一谈,而柳青林也如此这样认为,二十年的老友,不愧是同道中人。
这一日礼部阅卷这六人又是持续到深夜,阅卷室内烛火恍恍,印照的众人满面红光。
这一日又陆续阅到一些好文章,大概也定下了十来名进士及第,但是真正算的上是难得一遇的还是那之前的杨延和。
“孙老啊,时候不早了,明日赶早吧,你看大家也都累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看着另外几人神情疲惫的样子柳青林打了个哈切,而后开口道。
听到老友的话孙东阳抬头看了看周围批阅过得试卷和周围几人倦乏的神色不由叹了口气。
“好吧,今日就到此为止吧,大家把手头的卷纸收拾一下,明天继续吧!”孙东阳点了点头。
这两日就要放榜了,所以他们也得加紧阅卷才是,好在如今盘算着日子倒也赶得上。
就在众人收拾东西各自批阅卷纸的时候孙东阳在盘算着这个时候他还能再看一份,于是又重新坐下,随手拿过一份考卷。
“兴元府杨文锋”看到这个名字孙东阳似乎感觉这个名字好像有些熟悉,不过天下之大重名者自然也不算稀奇,况且已经看了很多份卷子的孙东阳没有多想,转而继续看下去。
区别于前朝科举的阅卷,天渊国的阅卷并不糊名,原因很简单,无论最终谁得中进士都会于太极殿前接受文华阁老,天渊太师。武皇三人以及礼部诸多官员的最终审核,最终是否真能进士及第还得看他们几人定夺。
这其中礼部之人尚且不谈,文华阁老,天渊太师可都是集大学问与大神通之人,若是偷奸耍滑,徇私舞弊之人去了太极殿前哪里又能逃得过他们几位的法眼?
之前一科会试,有位富商子弟不知花了多少两银子竟然将几位考官全都收买,也可能是当时天渊才建国,如此一大笔银子实在让当时的考官动心,还是其它原因,反正在交叉阅卷之时竟然上了榜。
这一上榜不要紧,在太极殿前当时的天渊太师不偏不倚直接点名让他出场而回答几个问题。当时太师问的问题很简单,一共就一句话。
太师问“十万黄金和一个进士可能换一个人头否?”当时听到这话那位送礼买官的年轻人顿时面如土色,紧接着徐博温当场便将那一批考官革职查办处了死刑。
后来据说武皇问徐博温如何知晓,而徐博温笑着说他别的本事没有,但是身为儒家门生还是懂一些观文运之法的,之前的那个人在他看来根本无能够进士及第的文运加身,如何能进士及第。